曾在许多地方看到钓友对“找底”提出种种疑问,找底找到2目挂饵过后为什么又不是2目而是4目、3目了?水下钩饵究竟是什么状态,是钓灵、钓钝还是钓的不灵不钝?有人说:“找底——在垂钓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”“ 赛后当头脑清醒下来,想重新找找底,验证一下自己的怀疑所在。
当他找到“真底”后,可能会后悔不已地自责:“钓狗啊,离底还八丈远呢!”,要么就是自嘲地说:“早过底八百里了,浮标它能动吗!”,这类故事在赛场上已成为保留节目。俗话说:“学钓一年,调漂3年,找底5年,和饵10年”。可见“找底”多么重要、多么神秘奥妙。
“找底”真的很难吗?非得那样去找啊找啊?要想解除困惑,缩短“找底5年”的漫长时间,我想,对下面一些问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。还需要有点敢于破旧立新的勇气。
一、“找底”的目的要求
“找底”的目的要求是什么和相应的措施是否对头。分两种情况。1)找水深找水深有下列几个好处①在钓点周围前后左右多找几次水深,可以了解水底地势地貌。②在深水时更好确定调目。调整调目应该在接近水底附近,可以避免水线长短重量的影响。③钓底时避免钩饵不到位,以免“一场比赛完了才发现离底八丈远”。二、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
要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,那就是根据调目钓目之间的距离、漂尾粗细、饵团重量(换句话说,根据浮力、重力、地面支持力的关系)。下面,为困惑“找底”的朋友说说钓鱼调漂的具体办法。要看你的目的要求了。
1)第一种要求
既要用最简单的方法,又要保证钩饵到底,能够底钓钓到鱼。不要求明确知道水下钩饵子线状态。
①根据漂尾粗细空钩半水确定调目(漂尾直径大约1毫米,调目5目左右,直径大约2毫米调目3目左右)。挂大饵找底,向上移动浮漂使其露出漂尾大约2、3目。然后,挂钓饵垂钓(不必介意挂饵以后是多少目,想调到2目也可以。先钓钓再说吧)。根据鱼情,可以随时调整钓目。信号多空竿多,把钓目调大一些(钓钝一些),反之,有鱼而信号很少,把钓目调小一些(钓灵一些)。
②空钩半水调2目左右,挂钓饵以后钓1、2、3目都可以,保证钩饵到底。这种钓法偏钝。
2)第二种要求
不仅要钩饵到底,而且要明白水下钩饵子线状态。那就继续往下看吧。
二、正确的调漂方法
正确的调漂方法包含了找底(找底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),底在哪里――底在心中。
在拙文《几种调钓法图解》中列出了好几种调漂的方法,这里不再重复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,并请回答:第一,钩饵到底没有?离底没有?第二,找到钩饵子线状态没有?如果回答是肯定的,说明这些调漂方法已经包含了“找底”。如果你心中有数,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钩饵就在水底而且知道它的状态,那么,还需要一个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”――“找底”吗?
顺便谈谈其他一些问题
用钓饵调漂会不会出现钩饵到不了底、调不准确?有可能,但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。怕溶散,可以先搓硬饵。怕鱼儿太多抢食太猛,可以用相同重量的橡皮块、口香糖之类代替钓饵调漂。即使用了橡皮块,请注意,这是调漂找状态(包含“底”),与“找底”找状态是迥然不同的。钩饵到不了底的情况是极少极少的,调漂又不是一次两次,多几次还到不了底?再说,如果真的到不了底,调漂准确有什么意义?
调漂确定调目之前,需不需要用挂重物的方法粗找底?如果已经知道水深大概只有1米多,可以不粗找底,因为水线长短重量影响不大,可以忽略不计。如果不明情况,需要粗找底,然后在离水底比较近的地方确定调目,减小误差。
“找底”还有一种“底”,即所谓鱼情的底。鱼情随时变化,需要随时调整浮漂、调整水下钩饵子线状态去适应鱼情,找到最佳的吃口。找到最佳的吃口,才是真正的心中有数,心中有“底”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