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的好,钓涨不钓落,但在实战中,钓涨水讲究很多,真要涨水过程中作钓,那必然是没什么鱼口的,原因有三个:
1、涨水过程中,水温是在不断下降的;
2、不断升高的水位,会改变鱼群实际聚集的水层;
3、涨水时,鱼固定觅食区域发生了变化,在水深固定之前,鱼群无法觅食;
以上这三个原因,在夏季影响最小,在夏秋季影响最大,而在冬汛涨水时,几乎可以导致大多数淡水鱼闭停鱼口;现在已经入秋,涨水中鱼口不开,几乎是实战中必然会出现的情况,那么,是不是涨水中,就一定不能下杆呢?
鱼是变温动物,因为涨水导致水温降低,这是鱼口不好的第一诱因,但并不绝对,我们在正钓的时候,可以通过钓位选择、饵料调配这两个方向,去主动规避不利因素,然而钓位属于客观因素,不仅要对应的钓深适宜,钓距,甚至对水面开罗程度,也要有讲究,可谓可遇不可求;
那么我们在实战中,最容易做到的,就是饵料调配,而再具体一点,就是增加腥味饵的比例和腥味种类的配比;咋一看,不就是添加腥味饵比例就可以了么?但是在实战中添加,却会发现,效果并不理想,饵料在中上层雾化太好,反而容易招小鱼;如果雾化慢,饵团沉底才雾化,和普通的饵料又没什么区别;
其实,这里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到位,第一个,是饵料的腥味种类,第二个,是气温对水温的影响;而这两个细节,不仅影响诱鱼效果,更影响中钩鱼的大小,想要做到保持诱鱼效果,还能保证进窝鱼的体型,在味型和状态上,就需要注意这两点:
一、腥香浓郁,略带藻腥
钓鲫鱼,到底用什么香型,争议并不小,有奶香、谷香、甜香,也有腥香、藻腥这两种腥味饵,但是到底哪一种效果更好,很难一两句话就能说清;
但是,在汛期,尤其是秋季涨水期,往往会伴随着大规模、长时间降雨,所以气温、水温都会大幅度下降,甚至有时候气温降幅甚至达到10几度;
所以我们在配饵的时候,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采用类似冬季配饵的思路,就是采用极为腥浓的饵料味型,来刺激鱼的摄食欲望;
虽说涨水期,因为涨水,确实有可能会冲刷近岸的食物入水,但是这得等到水位稳定之后,水温让鱼群适应之后才可以,如果在涨水过程中,就一定要舍得用浓腥的饵料来刺激鱼口;
同时,一定要辅以一定比例的藻腥,这个比例不一定有多大,但是多少要有一点,这样饵料的诱聚效果,才会更为自然;
二、饵团饱满,体积要大
钓鲫鱼,多用拉饵,但是在涨水期,拉饵的效果其实很是一般,一则,拉饵饵团太小,虽然絮状雾化的时间间隔比较久,但是相对于饱满、大团的搓饵,整体入水时间还是偏短,如果使用拉饵频繁起竿,可能雾化诱鱼效果出来了,但是频繁起竿的动静也着实不小;
在实战中,涨水期的水温其实是忽冷忽热,换句话说,体积越小的鲫鱼,对温度越敏感,就越不会在水温忽冷忽热的时候出来觅食,反而是体型较大一些的板鲫,会因为水深增加,而出来觅食;
所以,第一建议,是用搓饵作钓,如果非要用拉饵,则建议用饵团体积较大的拉大饵,这样入水时间久,虽然起竿频率会减少,甚至中鱼频率也会比较低,但是,只要有口,而且能打住实口,几乎都是板鲫;
总结
通过如上分析,我们可以对入秋后的涨水作钓,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,那么,我们在实战中,配饵的思路有了,配饵的比例放倒多少才比较合适呢?我们不妨用这样的一个比例来试口:
腥饵50%+藻腥10%+香腥20%+奶味20%(谷诱20%),以这个搭配比例试口,如果鱼口不好,增加腥味饵比例,减少其他味型比例,如果气温高,没有降雨,则在这个比例基础上,下调腥味饵比例,增加香腥比例;
这里的腥味饵,建议直接采用虾粉、蛆粉,而状态粉,则可以用粗目拉丝粉,这样拉出的饵团比较大,当然,如果使用搓饵,效果还是优于拉大团的,只是搓饵的体积,控制在半个蚕豆大小,就足够了。
精彩评论